江蘇首地將課間休息延長至15分鐘
9月18日,無錫市新吳區(qū)全部39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始全面推行課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,成為江蘇首個延長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時長的縣市區(qū)。
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活動分小課間與大課間,新吳區(qū)此番延長的是小課間。新吳區(qū)的小學、初中每天分別有3個小課間和4個小課間,伴隨課間延長,該區(qū)小學與初中每天各需“擠出”15分鐘和20分鐘加以保障。然而擠時間難度不小,教育部要求,小學生每天在校上課不得超過6小時、中學生不得超過8小時。為此,國內部分試行課間延長的地區(qū)往往通過壓減大課間時長,以落實15分鐘小課間的安排。
“與他們不同,我們研判后決定保留大課間時長,最大程度提高課間質量。”新吳區(qū)教育局基教處負責人陳曉靚認為,大、小課間的運動量和空間觀有所不同,均有保障必要。大課間鼓勵學生走出樓棟、走向操場,運動量更充足;小課間主打“走出教室、放松身心、舒緩情緒”,適合就近在走廊、平臺、轉角等“金角銀邊”開展適度的趣味活動,活動內容更為豐富。
于是為擠時間, 新吳區(qū)在嚴守學生在校上課總時長、確保午休基本不受影響的前提下,將學生午飯時間略微延后5至10分鐘,并將放學時間延遲5分鐘。午飯延后,學生可利用課間適當飲食補充能量。
跳繩、蘿卜蹲、踢毽子……9月19日,新吳區(qū)春陽實驗學校,下課鈴聲響起后孩子們紛紛走出教室,在運動中放松自我,歡聲笑語充滿校園。“延長小課間看似簡單,要考慮的卻不只有時間。”春陽實驗學校校長方曉明表示,如今每個小課間,體育老師都要前往各自負責的樓層進行指導,班主任更要回班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參與活動,學校也將課間管理納入教師考核,此外還對課間鈴聲進行細化——15分鐘的課間總共“響鈴三次”:下課鈴、預備鈴、上課鈴,既讓學生在課間“放得開”,又確保課前“靜下來”,做好課間與課堂的過渡銜接。
“短短5分鐘的延長,實則是育人導向在變革。”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魏善春看來,延長課間是遵循教育規(guī)律和學生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的改革。課堂與課間從來不是對立的兩面,學校要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。做好課間管理的“加法”,有益于學生調整學習節(jié)奏,利用課間活動增強體質,“怎樣用好延長的課間也考驗學校管理智慧,要安排豐富適宜的課間活動,促進課間時長‘量’和‘質’雙重提升。”(魏琳 程曉琳 李睿哲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