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日,教育部頒布《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(guī)定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定》)。《規(guī)定》對預防性侵害、性騷擾的現(xiàn)有制度進行了系統(tǒng)整合,并特別提出,要求學校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、性教育,提高學生們防范性侵害、性騷擾的自我意識和保護能力。
在此之前,去年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也已明確提出:學校、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,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、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。
這么高規(guī)格的法律法規(guī)保駕護航,能讓向來“羞答答”的性教育順利落地校園嗎?實際上,提倡對中小學生開展性教育,這一呼聲已由來已久。在歷年兩會上,也不乏代表委員就此提出議案提案。這些年來,各地性教育進課堂的嘗試也不算少,但與專家的大力支持不同,性教育的實踐卻經(jīng)常引發(fā)家長的不滿,甚至鬧出輿論風波,屢屢夭折,可以說“命運多舛”了。
2017年,浙江杭州蕭山某小學的性教育讀本《珍愛生命》被家長舉報,認為其尺度太大、畫面過于直白。隨后,這本由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精心編纂的讀本被下架。而在此前,被譽為“北京市首部性教材”的《成長的腳步》,因內(nèi)容“過于直接”“尺度太大”,陷入輿論紛爭。上海首本性教育教材《男孩女孩》剛上架就尷尬停售……
可以看出,雖然從總體上看,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,但輿論對這一問題仍然存在著認知斷層,并未完全取得共識。這也導致了性教育在實踐中的舉步維艱。一方面認為開展性教育刻不容緩,另一方面則談“性”色變,擔心“教壞了孩子”。
但是,正如網(wǎng)友所說的,“不要嫌性教育太早,因為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”。性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這也是這么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致力于推動這一事業(yè)的原因。
那么,家長的反對就是無理取鬧嗎?恐怕也不能完全這么認為,畢竟他們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。無法取得家長配合的教育,必然難以成功。因此,要落實好性教育,首先必須正視并回應家長的擔憂,填平社會的認知鴻溝,讓家、校取得共識,同向發(fā)力。
實際上,大多數(shù)家長對性教育的態(tài)度也不是完全反對,更確切地說,他們是在猶豫、觀望中糾結(jié)。他們所提出的問題,也并非毫無意義。
比如,家長所反映的教材內(nèi)容“過于直白”、老師講解“過于直接”等問題,實際上就涉及了當前性教育實踐中面臨的兩大問題,優(yōu)秀教材的編纂和專業(yè)師資的儲備。以杭州被家長舉報的《珍愛生命》讀本為例,雖然總體上是一本優(yōu)秀的讀本,但是其中的一些細節(jié),也不是沒有商榷的余地。因此,在編纂教材、選擇教材的過程中,不妨引入家長、社會的參與,在多方討論中取得共識,選出最適合的教材。有了教材,怎么教也很重要。很多學校并沒有專業(yè)的老師,往往是由其他科目老師兼上性教育課程。在課堂上,老師只會照本宣科,甚至自己也遮遮掩掩。這樣的課堂顯然效果不會好,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。
無論如何,相關部門重視青少年性教育,是值得點贊的進步。只是,性教育與私密行為緊密相關,其尺度的把握,需要在實踐中綜合各方意見,促進共識的形成。有了法律法規(guī)自上而下的保駕護航,還需要公眾自下而上的認同配合,才能讓性教育真正發(fā)揮作用,護佑孩子的成長。(土土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