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無錫市區(qū)第二批次歷史建筑保護名錄日前公布,共計83處。梁溪區(qū)、濱湖區(qū)各有20處,經(jīng)開區(qū)11處,錫山區(qū)6處,新吳區(qū)3處,惠山區(qū)23處。其中,僅梁溪區(qū)崇安寺街道就有介祉堂、小白樓、皇后電影院舊址等15處建筑入列歷史建筑,十分密集。目前,第二批次歷史建筑的掛牌已全面啟動。
崇安寺街道南市橋巷82號墻角掛起了“介祉堂”的牌子,宅子建于民國,三開間兩進,南入口,石庫門,中有窄天井,鐵包木門,清水外墻,體現(xiàn)了無錫民國時期的傳統(tǒng)民居建造工藝;崇安寺街道書院弄34號和平電影院外,掛上了“皇后電影院舊址”的牌子,這是當時無錫城里第一家設有軟座的電影院……無錫歷史建筑的標牌上,都有一個二維碼,掃碼即能“解碼”建筑信息。隨著一處處歷史建筑相繼掛牌,行走老城廂,多了景致與趣味。
無錫市規(guī)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所所長施莉介紹,歷史建筑的認定標準為建成30年及以上,且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,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建筑物、構筑物的對象。她表示,無錫的老建筑有很多,而歷史建筑的認定并非越老越好,而是要突出歷史文化、風貌特征、地域特色等價值。比如這次掛牌的位于濱湖區(qū)雪浪街道許舍的“許舍街上面店”,面店的兩層小樓,建于1958年,因為面質量好,每天都有人慕名到此買面,面店也成為老街一景。
據(jù)了解,歷史建筑被認定后,會對每個建筑單獨測繪建檔,列出保護重點。到今年底,無錫將基本完成歷史建筑的掛牌建檔工作。與文保單位不同,歷史建筑的利用可以更為靈活,一定程度上兼顧了保護和發(fā)展。“一定要用,我們歡迎最大限度地使用歷史建筑,通過靈活利用,才能真正起到保護的效果。”施莉說。(張月)